行業速遞丨2025工業自動化新趨勢
2025-2-21新聞
最新工業自動化——行業速遞

@ 圖片源于網絡

匯川技術領跑市場
匯川技術作為國內工業自動化龍頭,2024年上半年工業自動化業務收入達75.2億元,持續領跑市場。公司每年投入10%營收用于研發,已獲2923項專利,重點布局低壓變頻器、伺服電機及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 賽力斯超級工廠春晚后大放異彩

賽力斯專利創新與智能制造
賽力斯202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激增301.69%,其自主研發的“魔方平臺”兼容超增、純電、超混三種動力,并通過“廠中廠”模式將供應鏈響應時間縮短至20分鐘內,提升生產重啟效率。

@ 圖片源于網絡

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
國內企業推出多項全球領先技術,如成都研發的“擁有人類情感的機器人”、浙江團隊打造的全球最快機器狗(速度達10米/秒),以及MIT的機器蜂(可懸停1000秒),這些技術逐步應用于工業場景。

@ 圖片源于網絡

工業機器人應用深化
協作機器人在汽車制造等領域廣泛應用,例如長安汽車兩江工廠通過5G連接的“數智工廠”實現訂單與生產無縫對接,賽力斯超級工廠關鍵工序自動化率達100%,保障復工后高效生產。

@ 圖片源于網絡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2023年達3115億元,預計2024年增至3531億元,2029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3044億美元(CAGR 8.8%)。增長驅動因素包括制造業升級、勞動力成本上升及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產業需求。

@ 圖片源于網絡

競爭格局集中化
龍頭企業如匯川、中控技術、英威騰在華東/珠三角形成產業集群,外資品牌西門子、ABB與本土企業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高,但新進入者通過細分領域(如AGV、智能倉儲)尋求突破。

@ 圖片源于網絡

供應鏈智能化升級
賽力斯“廠中廠”模式整合核心供應商,實現技術協同與快速響應;重慶、天津等地通過政策吸引跨國企業落地,形成電子產品制造等完整產業鏈。

@ 圖片源于網絡

政策推動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2025》及地方規劃(如重慶智能制造升級)明確支持自動化裝備研發,稅收優惠與資金扶持加速企業向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方向轉型。

@ 圖片源于網絡

技術融合趨勢
5G、AI與大模型技術深度融入工業自動化,例如長安汽車研發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智能駕駛方案,英威騰探索多傳感器融合提升機器人性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