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數字化協同的“四通”能力
2023-5-26新聞

協同是數字時代企業打破內外部邊界,全方位提升管理效率的最佳手段,從管理角度講協同打破了組織邊界,打破厚重的部門墻;從技術角度講,協同打通了數據孤島,讓數據流動起來產生新的價值,所以,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應從協同做起。
但當前大部分企業數字化建設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缺乏戰略性、目標性、策略性;第二,急于求成,建設步伐太大,都以失敗收場;第三,組織孤島化、系統孤島化、數據孤島化,價值體現難;第四,管理堵點多,數字化建設堵點更多,協同難,平臺化、數字化都是空談;所以企業做數字化建設,需要明路徑、定策略、以價值為中心來開展,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打通,做好協同數字化。
數字化建設之所以失敗,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企業內部管理協同未打通,具體表現在如下“四通”:意識通、組織通、流程通、數據通。
01
意識通
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的底層基礎,大部分傳統企業的管理者以為做數字化就是搞技術,花錢買軟件,如果建設失敗,那一定是軟件的錯,是系統不好用,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所以看不清數字化的本質,企業會一直徘徊于重復建設的路上,最后,錢花了不少,系統買了一堆,還不如傳統的紙質管理效率快,數字化無用論就此產生。
由此可見,企業做數字化轉型,首先就是轉意識,深刻認知數字化的本質:技術與業務融合!所以任何不做管理轉型的數字化都是耍流氓!只有意識通才能后續工作順,企業領導與CIO要達成全面共識、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要達成全面共識,這是數字化協同最基本的工作,思想意識有壁壘,部門墻永遠打不通。
02
組織通
組織通則溝通順,這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大部分傳統企業做數字化建設之所以失敗就是缺乏組織協同,讓信息部門單打獨斗,承受了管理與技術之重,厚重的部門墻關閉了溝通渠道的同時也屏蔽了一切數據信息,讓數字化建設堵于組織之外,徘徊不前,因此,正確的數字化建設路徑應該是打通部門墻,建立技術與業務融合組織,在意識通的基礎上充分融合組織,建立無邊界無障礙型數字化新組織。
03
流程通
為什么大部分傳統企業做了數字化建設之后感覺還不如傳統紙質效率高?最大的原因就是流通并未真正打通,缺乏流程運營管理能力。何謂流程運營?很多企業會說我們的流程也實現在線化了呀!
事實是這些企業只做了所謂的流程搬家,只將線下流程未經梳理、優化就直接照搬至線上,結果在線下就問題百出的流程到了線上以后引發了新的混亂,于是系統就成為了流程管理的替罪羊,數字化也背了管理的鍋。
企業做流程運營,不僅需要前期的流程梳理與優化,更需要后期的運維管理及定期的流程復盤動作,很多企業注重了流程上線前的梳理與優化,卻忽視了過程管理,結果經過一段后線上流程被改的體無完膚,報錯不斷,信息部門又背了鍋。系統流程不通,則管理亂,數字化系統本來是打通企業協同的工具卻成為了引發管理混亂的“兇器”,究竟是系統的錯,還是管理的能力問題,我想此時大家已經看透。
04
數據通
數字化建設的價值在哪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就是數據,很多企業也會說我們系統里有數據啊,但價值還是沒體現出來,具體分析以后發現還是企業協同做的不夠好,雖然有系統,雖然有數據,但都是以孤島化的形式存在,所以不難看出數據只有流通才能產生價值。
系統多、數據多并不一定產生價值,有可能還是垃圾,企業內部協同能力不足,極易造成各種管理孤島、數據孤島,在數字化建設方面造成的結果就是系統建設成本高、重復建設、數據重復錄入,造成大量的無用功,因此數據通的前提就是企業協同能力要與數字化建設一起實現轉型升級,打破部門墻,打通數據流。
那么如何提升企業的數字化協同能力?老楊認為OA系統就是企業協同能力的試金石。大部分傳統企業做數字化建設初期一般都會從OA系統開始,在領導人眼里OA協同系統最簡單,投入成本不高,免費的有釘釘和企微,收費的也不高,便宜的幾個W就可以搞定,但恰恰是這種簡單的認知讓部分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以爛尾收場。
正因為是無成本或低成本,加上從一開始就以試錯的心態來做數字化建設,所以重視程度也無從談起,更不要說什么數字化建設的目標與策略了,即使有協同化的工具也難做出協同化的效果,因此看不清數字化的本質,僅憑系統是難以實現華麗的數字化轉型的。
Conclusion
綜上所述,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協同是關鍵因素,協同即打通,即意識通、組織通、流程通、數據通,無打通不協同,企業還必須要有運營能力來深化與提升協同力,企業要清楚的是數字化系統只是工具,真正能提升協同能力的還是自身的管理轉型。
新浪微博 - 視頻號 - 官網




分享、在看與點贊
只要你點我都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