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傳感器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平臺,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遠程診斷交流、遠程咨詢、遠程會診,逐步建立農業信息服務的可視化傳播與應用模式;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的遠程精準監測和控制,提高設施農業建設管理水平,依靠存儲在知識庫中的農業專家的知識,運用推理、分析等機制,指導農牧業進行生產和流通作業。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智慧農業”是云計算、傳感網、3S等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綜合、全面的應用,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智慧農業”與現代生物技術、種植技術等高新技術融合于一體,對建設世界水平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系統設計目標
標準化管理:規范流程,控制成本,提高品質
自動化執行:節約人巟,精準調控,規避風險
品牌化營銷:安全溯源,樹立品牌,提升價值
系統核心功能
自動化農業監控 氣候變化、土壤狀況 設施控制、水肥使用
作物長勢、園區安防 農機定位、人員考勤
標準化生產管理
標準農事流程 農資規劃使用 植保水肥建議
工作效率評測 專家在線問答
農產品安全追溯
品牌產品介紹 全程圖片展示 農藥肥料記錄 主要環境數據
實時視頻直播 行業資質認證 銷售渠道信息
智能農業監控系統
智能農業監控系統利用國際領先的“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借助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象、土壤、水源環境的實時監測,對大棚、溫室的灌溉、通風、降溫、增溫等農業設施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結合視頻直播、智能預警等強大功能,幫助廣大農業工作者隨時隨地掌握農作物生長狀況及環境變化趨勢。該系統的使用可減少人工、精準調控,規避風險。
·環境傳感監測
通過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物聯網設備,如采集器、傳感器、高清攝像頭、攝像機等,可以及時監測采集生產現場的數據,并及時上傳至云端。用戶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登陸智慧農業云平臺即可查看園區的氣象數據、土壤數據、設備狀態等。具體包括:
氣象數據: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光照時長、光照強度、降雨量、風速、風向、二氧化碳濃度
土壤數據:土壤溫度、土壤含水率、土壤;pH 值、土壤 EC 值
設備狀態:水泵壓力、水肥流量、設備運行記錄
·視頻圖像監控
在種植現場安裝360°視頻監控設備以及高清攝像機,可實現對種植現場進行實時監控。
用戶只需要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對作物情況進行遠程查看。同時可進行視頻錄像,視頻回放。
·農業設施遠程控制
設定監控條件后,可實現定時計劃控制,傳感聯動自動控制。無須人工參與,系統即可根據設定條件遠程控制生產現場的設備,自動實現灌溉、排風、降溫等作業。
標準化生產管理系統
基于時間驅動和條件驅動的任務管理,結合物料采購、生產種植、采摘包裝、物流銷售等環節,提供標準化生產流程管理,實現工作任務的自動創建,分配,跟蹤與管理。實現了農產品種植的高度規模化、集約化,提高產量和質量。種植精細化管理,智能調控大棚環境,使整體資源消耗顯著降低。為管理者提供一個全局地平臺對生產活勱進行動態的調配,使人力資源應用最大化,通過執行力分析系統實現績效考核,實現現代化農業的人力資源的優化管理。
農產品全程溯源系統
全程溯源系統通過在農產生產區域部署多種傳感器,可以全自動地實時采集與農作物生長相關的重要環境信息,包括:光照強度,空氣溫度,土壤含水率等數據;系統根據標準化流程記錄和規范種植過程中的化肥和農藥使用情況,記錄農產品各個生長關鍵時期的圖片形成溯源檔案。
按照批次為每一批農作物生成獨立的安全質量檔案,通過條形碼及二維碼的方式給產品包裝進行標識,實現對完整業務鏈的全程監控,最終使消費者能夠通過手機客戶端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來實現農產品全程溯源。
系統社會價值
“智慧農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將農田、畜牧養殖場、水產養殖基地等生產單位和周邊的生態環境視為整體,并通過對其物質交換和能量循環關系進行系統、精密運算,保障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在可承受范圍內,如定量施肥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經處理排放的畜禽糞便不會造成水和大氣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智慧農業”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基于精準的農業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利用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多層次分析,并將分析指令與各種控制設備進行聯動完成農業生產、管理。這種智能機械代替人的農業勞作,不僅解決了農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農業生產高度規模化、集約化、工廠化,提高了農業生產對自然環境風險的應對能力,使弱勢的傳統農業成為具有高效率的現代產業。
“智慧農業”能夠徹底轉變農業生產者、消費者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完善的農業科技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體系,使農業相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夠遠程學習農業知識,獲取各種科技和農產品供求信息;專家系統和信息化終端成為農業生產者的大腦,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改變了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模式,徹底轉變了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對傳統農業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觀念。另外,智慧農業階段,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效益越來越高,迫使小農生產被市場淘汰,必將催生以大規模農業協會為主體的農業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