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us兩根線就可以滿足供電和通信,非常簡單方便,那么為什么Mbus應用越來越少
2025-8-15新聞

MBUS的問題包括:
第一,總線電壓太高,36V電壓,其結果就是一旦短路就會出現很大的短路功耗,既容易燒毀驅動端,又有很大的概率引發(fā)火災。
第二,施工無規(guī)范,自誕生之日起,MBUS的理念就是“隨意”,就地取材,隨意施工,其結果就是一萬個電工就有一萬種MBUS施工風格,可維護性極差,國內曾經有大量水表、熱表因為MBUS施工質量問題而導致報廢。
第三、已經過時,MBUS是上世紀八九年代發(fā)明的產品,很多理念已經過時,例如36V電壓,1mA的單元電流,這很明顯是帶有過去大功耗、低速率的烙印,事實上隨著CMOS集成電路的發(fā)展,現在的儀表已經低功耗、高速度化,并且電池供電也成為現場數據采集普遍要求。

最近國內有人推出了Low power meter bus(LPMB)技術,LPMB的優(yōu)點在于:
第一,低電壓,僅有3.3-5V。
第二,單元靜態(tài)功耗25uA。
第三,傳輸速率9600。
第四,施工有規(guī)范,是規(guī)范化總線。
個人認為Mbus主要問題還是36v電壓,雖然說36v是安全電壓的分割線,但36v確實電壓太高,一旦短路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那么Mbus應用為什么越來越少,有哪些替代的協議標準,下面詳細分析:
MBus(Meter-Bus)協議是一種專為遠程抄表設計的通信協議,最初用于水表、電表、燃氣表等計量設備的數據傳輸。盡管MBus具有低功耗、簡單布線(僅需兩根線)和標準化等優(yōu)勢,但其市場份額逐漸被其他通信協議取代。
MBus協議的優(yōu)勢
01
低功耗設計
MBus協議適合電池供電的設備,如智能水表、電表等,能夠長期穩(wěn)定運行。
02
簡單布線(兩線制)
僅需兩根無極性雙絞線即可同時供電和傳輸數據,相比RS-485(四線制)更節(jié)省線材成本。
03
抗干擾能力強
采用電流信號傳輸,在電磁干擾較強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穩(wěn)定通信。
04
標準化程度高
MBus遵循歐洲標準EN 13757,不同廠家的設備可實現互操作性。
05
易于擴展和維護
總線型結構便于增加或更換設備,適合集中式抄表系統。
MBus協議的劣勢
01
傳輸速率低
MBus的典型傳輸速率為2400或9600 bps,遠低于現代物聯網通信協議(如NB-IoT、LoRa)。
02
通信距離受限
有線MBus的傳輸距離通常不超過1000米,而無線MBus受信號干擾影響較大,不適合遠距離或分散式部署。
03
網絡拓撲適應性差
MBus主要采用總線型結構,難以適應復雜的網絡拓撲(如星型、網狀結構),而RS-485或Modbus更具靈活性。
04
市場局限性
MBus在歐洲較為普及,但在全球其他地區(qū)(如北美、亞洲)的市場份額較小,限制了其發(fā)展。
05
5. 兼容性問題
盡管MBus標準化,但不同廠家的設備可能存在細微差異,導致跨品牌兼容性挑戰(zhàn)。
06
36v電壓太高
電壓越高,短路風險越大,而且36v兩根線支持設備的供電和通信,短路容易燒毀設備和通信模塊。
市場上主流的同類協議標準
Modbus
特點:通用工業(yè)通信協議,支持RS-485、TCP/IP等多種物理層,適用于PLC、傳感器等設備。
優(yōu)勢:高靈活性、高傳輸速率(可達115.2 kbps)、支持復雜網絡拓撲。
劣勢:無內置供電功能,需額外電源線。
2. RS-485
特點:半雙工串行通信,常用于工業(yè)自動化。
優(yōu)勢:傳輸距離長(可達1200米)、抗干擾能力強、支持多點通信。
劣勢:需四線制布線,成本較高。
3. NB-IoT(窄帶物聯網)
特點:基于蜂窩網絡的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適用于智能水表、電表等。
優(yōu)勢:無線通信、覆蓋廣(依賴基站)、支持海量設備接入(單基站可連接數千設備)。
劣勢:依賴運營商網絡,可能存在通信資費問題。
4. LoRa
特點:遠距離、低功耗無線通信技術,適用于分散式部署場景。
優(yōu)勢:超長通信距離(可達10 km)、低功耗、適合農村或偏遠地區(qū)。
劣勢:傳輸速率較低(<50 kbps),需自建網關。
5. SMBus(系統管理總線)
特點:基于I2C的子集,主要用于PC和嵌入式系統的電源管理。
優(yōu)勢:標準化、支持自動尋址,適合電池管理。
劣勢:傳輸速率較低(通常100 kHz),主要用于短距離通信。
MBus協議在傳統抄表系統中仍有一定市場,但由于其低速、距離限制和拓撲適應性差等缺點,正逐漸被NB-IoT、LoRa等無線通信技術取代。未來,隨著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的發(fā)展,低功耗廣域網(LPWAN)協議可能成為主流,而MBus可能僅保留在特定行業(yè)或舊系統中。
# 免責聲明 # 本文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謝謝!